何謂「正義」?基於普世的「道德」而制定的「法律」,所代表的是集多數人所認為的「正義」,但看似「保護」為名義來保護眾多的「善良公民」,私以為也包含了弱勢族群,但是否在弱勢族群眼中其實是種打壓?
一對年紀差異可以做親子的男女相遇在一場傍晚的雨後,各自背負著不符合社會期待的殘缺的「繭居族」和「上班族」的相遇,意外地填補了兩人各自的內心空缺,但跳脫「年紀」和「工作」差異而被深深吸引的兩人的溫存,在「與未成年性交」的法律下仍被狠狠地搧了巴掌,因為是不符合社會期待的愛,普世的道德嚴厲譴責著「犯罪」的不潔,無論你因著身分如何低賤而遭遇許多的委屈最終被本能淹沒,但都和殺人一樣是不可以的,在道德建立的法律這個正義下,這些都是不正義的,多數暴力即使暴力也是民意,要怪就要怪你投錯胎或是自己太爛爛到不符合社會期待。
stu89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個所謂的「好孩子」是需要努力的,很努力很努力的那種。
必須努力壓下充斥內心但幹得半死的各種實話,抬頭時擠出笑容地說「沒關係唷」,許多的表面之所以和諧是因為河蟹了自己感受,而最終失衡了以後,無法控制的情緒便會透過動作洩漏長年壓抑的不滿,致使明明沒有錯的自己被迫扣上罪名,你的正義終究不是你的正義,而這正是主角直子所面臨的失衡。
stu89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同於探討社會議題的《第八日的蟬》、《森之眠魚》、《三面記事小說》、《寂靜的花園》和《坡道上的家》,也不同女性自我追尋的《對岸的她》,比出道作《尋找幸福的遊戲》更加貼近日常,角田光代這次的新作,是氛圍類似其先前的散文《今天也謝謝招待了》但小說化的《昨夜的餐桌風景》。
試讀六篇短篇中的其中三篇〈明天的家庭〉、〈重要的是基本調味料〉和〈滿足的間隙〉,分別述及不同年齡和身份的女性,在各自餐桌上所面對關於家的日常。
stu89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起哭泣,更多時候表現的情緒是憤怒,社會化後成為大人要在人前哭,實在太羞恥了吧?
事情的起因是偷柚子,時田父親一口咬定小偷是年齡相近、獨居的死對頭田中絹江,一個離婚、一個女兒長年避不見面,彼此都覺得對方有問題才會被家人厭惡。但很多時候會互看不順眼,其實是源自個性的相像,厭惡著對方的同時,也自己厭惡,都沒說出口的,是大概因為我是這樣的人所以才會被家人疏遠,頹喪的同時無意改變,因為改變也沒用,斷掉的感情再親也救不回來。
stu89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算命」二字像是黑暗中閃耀的星星般地,在《假仙女》文案裡閃爍於眼底。
安靜如空靈該是仙女,話語一出便鬼靈精怪成了假仙女,「算命」在這樣的顏訥筆下肯定不只是「算命」字面上這麼簡單,一看文字便是顏訥本人的活靈活現,如同8年前在寫作班的台下聽著台上的顏訥聊文學,如出一徹,即使書中寫了入3開頭後的人生模樣,其實經歷了很多、很多。
stu89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近日上映的電影《驀然回首》和《鬼才之道》一樣,山白朝子的作品《小說家與夜晚的界線》第一篇〈墓園裡的小說家〉也是關於創作者在創作上自我認同的叩問。
雖然看似「為了創作,你能犧牲到什麼程度?」的情節,呈現更多的是「作為一名創作者,『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心魔使得創作本來孤單的路更加艱辛,無止盡的挫敗所習得的無助感,是創作者必須面對的議題。
stu89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以為人分成「是刺蝟」和「不是刺蝟」,但實際上是大家都有著刺,只是數量的多寡,甚至或許會進化成河豚。
在《靠太近會受傷,離太遠會寂寞的刺蝟》中,那些習以為常的日常眉角在疫情席捲下又幻化為不同的模式。以為人怕寂寞而恐懼獨處,卻在人和人長時間的過於靠近下,發現過於黏膩是如何使相愛的人相殺;但要隔絕至幾盡無人島的生活中,卻又感到空氣清新得令人窒息。其實是想被看見卻又感到羞怯,發文不只是刷存在感,而是貪圖著點點讚數,讚著看似獨立實則寂寞的自己是如何的堅強。
stu89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謊言的意義因著背後的各種理由而產生,但它們未必都是懷著惡意的虛偽,有時卻是為了某些真實而必須包裝,又或者它其實也是一種魔術。
魔術師雖然是一種魔術的表演者,但一定程度上是將真實的某些事物掩藏成其他模樣,也因此作為魔術師的系列角色神尾武史便因而被賦予了解謎的任務,這正是基於他自身能反向洞察謊言下的真實。
stu89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時候人們都會特別關注「壓力」本身,也就是那些在既有認知下的「大」、「重」的壓力,但卻忽視了在主要壓力下,而後衍生那些看似細微末節的壓力,而這就是本書提及的「微壓力」。微壓力可以是因著主要壓力而出的任何的「行為被迫改變」,乃至於情緒。而諸如「工作」和「家庭」等等這些彼此看似不相關,卻實為環環相扣衍生壓力,不只是衍生,甚至會回頭彼此反噬。例如工作計畫的被迫改變而必須取消原先的家庭出遊,而被迫取消家庭出遊而不悅的家人相互指責,進而又將情緒帶入工作中,為此對工作心懷怨懟下,工作也將因為情緒而增加出錯、延遲的機率。
而這在這裡頭都能感受到「焦慮」。名為「微壓力」,實則是事件引發的各種情緒,其中以「焦慮」為最多,焦慮著工作計畫的改變!焦慮著計畫導致其他安排的延遲、焦慮延遲和改變後身邊也被影響的他人的不悅⋯⋯,種種焦慮慢慢累積,最終一根根微壓力產生的焦慮也衍生成其他的情緒例如憤怒甚至憂鬱,最終因著微壓力的焦慮而產生行為上的改變,透過吃甜食來補足內心的不悅,如此反覆最終成了疾病。
stu89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書名為《有些事不必在意》,但那些「有些」卻深深影響著一個人的價值。而這裡的價值意指的是「被他人定義」的價值,而非「自己」所定義。因此無論是「讓別人失望也無妨」或「在意他人視線之前,先在意自己該做的事」,名取芳彥都在告訴眾人,將「期待」放回自己身上,不去期待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不因未完成他人的期待而沮喪,以及他人未完成自己的期待而失望;因此自我價值應該由自己定義,而非他人,更不是社會。同時也是將各自的課題歸還,我有我的課題,而你也要去面對自己的課題,自己的課題不該寄託在他人身上,期望他人來完成,我們都該為自己的課題負責。
也因此不必在意的,除了是試圖期望所有人的時區一致的社會期待,還有關於放下,放下對他人人生的控制,同時也放下試圖控制他人對自身的評價,那麼後退一步所看見的,便是更加遼闊的景色,屬於你自己的景色。
stu89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